玻璃心、反反思的人可以不要看,没必要
庸俗唯物、庸俗唯心、庸俗虚无,从本体论和目的论的不同(本体论唯一、中心化、目的论虚无化)导致了这一“妥协”的思想的存在,追求进步与发展,庸俗主义必须被清理。
首先,是庸俗唯物主义
物质本身设定、定义了何为存在,这个就是唯物主义。
以科学实在论和机械论的为主的两大庸俗唯物主义思潮必须得到尖锐的反对。
科学实在论不是唯物主义
拜科学教
最开始要拿下理工人士最常出的毛病,我简称“拜科学教”。本质就是科学实在论的簇拥。代表言论就是搞生物的“多巴胺”派和搞CS的“强人工智能”派;一个可能脑子里全是黑客帝国,一个是看我们搞出强AI了指定没你们好果子吃。
科学解释一切,若存在没解释的、还解释不清的,那过不了多久在未来也会解释清楚。
科学实在论是彻彻底底的唯心主义,而且因为科学实在论会强行预设,是最差的唯心主义。
低级版本的它会预设一个时空框架,这个时空框架预先存在。然后在时空框架里才有Big bang出现。不得不说,你预设了一个唯心的体系框架在里面,这种规定性是人设立出来的,(当然是)通过劳动实践设计,然后构建了物质大厦?这本身是很滑稽的。
不方便理解的话可以假设,如果时空框架的描述被既得利益者所垄断(被学阀垄断)了呢?或者说,他们设立一种僵死的时空框架,让人类都认为千秋万代所有人的行为、思想都应该是被同一种秩序所控制的。在这样的思维实验中可以看到,它就是标准的唯心主义。
这个秩序本身从那里来?科学实在论者会说啊预设了呀。其实反驳它,并不是说没有时空框架,但是时空框架不应该是预设的,而科学实在论的预设并不是无条件的。
哥德尔不完备定理
高级版本预设的不是一个时空框架,而是一个逻辑学、数学框架。在数理准则的体系化的背景之下,里面会生成(推导出)时空框架。这种自称唯物主义,我都不好意思。目前而言对于这个时空框架本身是无法解释的,比如说这个时空框架本身的诞生是由big bang生成(?)。一种妥协的自我循环。
这个数理框架的实际是一种权利关系,或者说一种符号秩序。这个框架是无条件默认要接受的。大部分人们没有看到或者说不了解这框架本身里面有无数的矛盾。科学实在论者如果能走到这一步,后面就要谦卑去学习一些数学、哲学、逻辑学,会发现这些内部有大量的漏洞。这些漏洞实际上都是围绕着一种自然体系的不可能性。这种不可能性的背后就要探讨一些神学论的问题了,例如这个宇宙本身是不是有意志的?然后就会回过头发现科学实在论站不住脚。
逻辑学、数学框架里面,设立了大量前提条件,这些前提条件都是人为设立的,在这里起作用的是人的主体性。
比如集合论、群论的一些前提布置,包括逻辑学本身。这些立场实际上都是主体性的,是一种伦理立场、姿态。
你不能从一个开放的东西(主体性)里去预设一个闭合(客体性)的东西,比如说这个数理框架是闭合的。这个数理框架不是完备的,它其实漏洞百出。
本质上是大众的妥协
产生这一想法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人们放弃了对于本体论和认识论的思考。在神学体系彻底失败后,人们下意识寻找一种“大他者”的动机。利用这套原理,可以把许多人耍得团团转,很多人的确这么做了,只能说他们参与了最黑色幽默的合谋。不过需要肯定是的目前现代物理学的进展正在逐步摆脱上世纪的框架论,这标志着学界正在摆脱科学实在论的影响。
机械决定论是卑劣的
持机械决定论观点的人群是在社会中最多的,属于社会中坚力量。往往就是以“看破本质”或者打着看破本质的诡计者投机者所潜移默化采用的方法论。
“你说的A不过是表象B而已,它归根结底是本质C在起作用”此类典中典句子,十分沉痛地看到已经蔓延散布到了目前社会各个角落。不论是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有的人因为忙碌和疲劳接受它(前反思),有的人因为利益和自私利用它(不反思)。庸俗的唯物主义会告诉你这个世界分两部分,一部分浅层的表象,还有一部分是本体。这个本体一般为物质,表象的话就是人心灵对物质的认识,这其实是种本质主义的二元对立。他们唯的“物”,是这个作为本质存在的物质。是一种反反思的物质认识观点。
这样的庸俗唯物论很容易就会引导群众走入肤浅虚无论或者后现代解构主义,最后彻底陷入历史周期律。从发展来看,这样的过程是必然的。
利用加法反驳
对于这个二元对立的克服,我们可以加一个东西。庸俗唯物论里,物质永远是被这个物质下还有一层的规律、法则所支配的。我们把自然法则作加法加进逻辑体系去。
法则是看不见但可理解的;表象是看得见但无意义的。事实上他们会说,表象不过是表象,归根结底是本质在起作用;其实你可以说那么本质不过是本质,归根结底是法则在支配它们,有意义的落脚点是法则。
庸俗唯物主义实际上隐藏了法则。在这里面,本体只不过是个傀儡——法则的傀儡。实际上它是一个法则的载体。或者说是一个中介——法则对表象施加影响的一个中介。
此时,会发现本体是一个既看不见——是表现背后东西、也无意义——是一个纯粹的中介——的东西。
这样解构后就会发现,庸俗唯物主义里面所预设的那个本体,他连表象都不如——至少表象还看得见。
本质是掌控欲驱使
这些交易行为(表象)本质上不过就是经济关系(本质)而经济关系(本质),但其实你还可以反驳,经济关系不过就是政治权力结构、社会权力关系(法则)而已。
一般来说,庸俗唯物者不仅不敢进入法则这一步思考,甚至跳到这步就让他感到痛苦。
因为他不掌握、控制这些法则,所以他不愿意面对这个事实。庸俗唯物主义者是不彻底的本质主义者。要彻底,请做一个加法,把法则这个维度加回去,加回到本体这个维度去。但从内心上,他们是抗拒的。
进入现代化的唯物主义
我们不需要本体这个多余的预设了。就是单纯的表象和法则,在法则的结构之下,表象二分为一个看得见的表象和一个看不见的、想象出来的所谓的表象,也就是庸俗唯物主义所设想的那个本质。
法则的效力是通过这个本体引导到表象里面去的。但其实归根结底是通过表象认识法则的,并不需要一个背后的本质。
这样就克服了庸俗的唯物主义而进入了辩证唯物。
必然性是物质
什么是物质?是法则当中运行的一些必然性。
法则运行时的必然性才是物质,而不是它的实体化——它的实体化恰恰是一种表象。例如,真正的唯物主义立场就是阶级斗争是物质,生产关系是物质,生产力才是物质,因为这些东西是法则当中的必然性——必然的对抗、必然的矛盾。而它的实体化变成资本、金钱、一幢大楼大厦,这些东西都不能叫物质,不是真正的物质。
目的是拖就嗯拖
通过这种方式,我们把中间幻想出来的形而上学的、虚幻的、作为所谓本体的维度消解掉。获得真正法则性的本体。这个本体并不会实体化,他会被表象系统所压抑。都会被现存的意识形态所掩盖,藏在下面。没有表层的东西愿意让他们发出声音来。
有人想说出来,但是有人愿意继续做梦。
庸俗的唯物主义者永远要搞一个良心和抉择的托辞——一个缓冲层。“时机还不够,发展还不成熟,物质条件还不成熟。”法则当中所蕴含的必然性是永远在运行的,对抗是永远存在的,没有成熟不成熟的区别。你永远要面对这个必然性去做出抉择的,这是你必须去面对的。
这样托辞的人通常都是已经依附于某个体系、某些既得利益、维持优势地位的所谓“唯物主义”者。
庸俗唯物者,纵然玩透了这一规则,也会把这个法则强压下来,去利用别人,而不会去解放别人。拒绝反思的庸俗唯物者永远会停留在庸俗唯物者。
然后,是庸俗虚无主义
常见表现
常见于小布尔乔亚家庭,最大的毛病是何不食肉糜。往往也是现代犬儒主义的支持者与同情者,他们会觉得,世上一切不过是表象,这表想的背后,没有任何目的与实质,是纯粹的虚无。以此演变的,积极化的方向,是现代消费主义——一种纯粹的享乐主义;消极化的方向,便是躺平——反正没意义,别挡着我晒太阳。
怎么办?
典型的庸俗虚无主义,认为这个世界分两层,上面一层是表象,下面一层是虚无,什么都没有(真正虚无主义是没有这个二分的)。
庸俗虚无同样是一种本质主义二分,要克服这种二分,我们就要通过定义一个负数来实现。
在本质二分法的虚无主义下,这个虚无是一个零——被表象包裹了的零。万事万物里面不过是虚无,是一个空的东西。这个时候不妨设想那外面是什么?虚无主义者,请你想一想,表象外面是什么?表象里面是虚无,外面是啥?有几个答案。
一、外面是虚无
既然里面是虚无,外面也是虚无。这个世界只有表象存在,实际上就是一种体验主义,表象是一种创生性的力量,本身是一种无中生有的力量。它是在虚无中涌现出的自身的一种伟大的力量,所谓夹缝中生存的体验主义思想。
这个时候你不是虚无主义者,其实是一个唯意志主义者——尼采主义者,你的虚无主义病已经好了。两边都是虚无,他们是平等的虚无。最重要的是,我在表象、意志层面的涌现,这是最伟大的最有价值的。当然,这是一种自恋的唯意志主义者。
二、外面是某种实在
如果外面是本质(科学实在论类似那种定义)的话,最里面层是一个虚无——无,然后中间层是表象。这个虚无就变成一个空泡——一个自由的空间、一个可能性的场域。这个时候你是自由主义思想,因为这里的虚无是一种抵御外部实体的侵蚀、抵御着外部力量的自由的力量;是一种积极的虚无。小资生活的人常常持有的观点,也包含一部分文青、古代的文学家。
三、外面还是表象
一层层嵌套,表象之外又有一层表象,之外又有一层表象,之外又有一层表象。。。。。。
这个时候其实你就能意识到,虚无其实也是一种表象——一种无力的表象。外面有一层层的表象,我搞到最后,没力气了,我只能搞一个最简单的表象来作为它的内核。实际上这就是后现代主义——即解构主义,可以无限生成新的表象、可以永远生成新表象。外面一层层永远是新的表象。从某种意义上你也成功逃离了庸俗虚无论,你其实自身已经把虚无的意义否定了。
关于后现代解构主义,庸俗化的结果就是拿来炫耀、自恋,但是合理运用,是很不错的沟通方式。
四、未曾设想的道理
这三种情况都克服庸俗虚无主义,但是这三种情况其实都是有不足,他并没有真正意上克服虚无主义。因为这个虚无还在那边,你的原动力还是总要从无当中涌现出来的。当你的注意力又回到这里面这个虚无的时候,你又重新变成虚无主义,你不管外面是什么。
还有一种方式可以彻底突破虚无主义。
要意识到里面的零不是什么都没有,这个零代表着空白的场域。它是不包含任何实际存在的可能性的一个场。但是它至少有一个规定性,它能够维持住表象,他是往外面发散(顶)的。戳破表象,里面就是虚无。他有着要往外面顶出来的动力。
庸俗虚无主义者不停的戳破表象的原因是因为内在的虚无不停地要顶出来。这种虚无有一种敞开发散的能力。这种虚无感让你感到难过,让你感到窒息,让你感到世界一切都是没有意义的原因就是他不停的在涌出来而你无能为力。
但是这个时候,你要意识这个零是积极的存在,因为有一个东西比它还要少,就是负数——表象外面这些东西。如果说外面这些东西也是虚无的话,他比虚无还少——少一个敞开的能力。外面这一层东西甚至是尚未被定义的。我们已经给它定义了好几种方式,一是它是平等的虚无,二是它是外面是实体。三是他外面还是表象。外面东西连最基本的定义都没有,比无还要少。
他是负数。(当然是哲学角度的负数)
内部的虚无至少是一个有待有意义的一个场,让你期待着或许有什么意义。外层这个东西,比庸俗虚无主义者所把握到的“背后不过就是虚无”的虚无,还要没有任何意义。而表象外面的东西决定着表象:使得表象涌现出来的,不是表象里的虚无,恰恰是外面那些东西使得表象这层可以裹在虚无上。
这个东西就是一个比无还少的东西,把表象裹上去了。一般而言,人们甚至都感知不到它的存在。而要破除庸俗虚无论,就是要去想到它,方式就是去领会负数。
认清自己精致的虚无
外面的那个虚无比无还要少,它在存在论上比无还要原始,还要狂野,还要不确定。你所体验的虚无是一个精巧的、被构造出来的东西。
往往虚无主义者是家有余粮的小朋友,这种虚无实际上就是何不食肉糜的肉糜。这里的虚无是一个很昂贵的东西,要维持这个虚无,要让你活在这个空泡上,是需要支付成本和代价的,是需要别人支付痛苦的。在表象外面那些东西就是被你压抑的、真实的痛苦或者说匮乏。
庸俗的虚无主义的无作为零,是一个过剩的无,它还是在体系里面被定义的。而真正的虚无——在外面的那个虚无,是一种令人恐怖的匮乏。
要克服庸俗虚无主义,就要回过头去看表象上面是什么?上面那个东西比无还要少,它会让你惊讶:OMG,居然有个东西超出我的把握了,有一个东西超出我的理解了。这个连无都不是的东西,竟然能够把我逼到一种疯狂的窘境里面去,让我对一切都失去信心。是这个东西在报复、折磨你,而不是你所享受的精致的虚无。这个东西其实就是他人为你所承受的痛苦。是在面对着肉糜般虚无时所无视的。
本质是享乐正当化
庸俗虚无论者自己假装自己是一个受害者,一种受害者妄想,以为自己是一个被无所伤害的一个人。然后就幻想着有这么一个虚无,使得自己表象层面的享乐合法化、正当化。一种压抑的结构,必须要回过头去看,维持你的享乐的、那个连无都不算的、都没有办法出现在你的意识当中的、残酷的真相。
不论怎么选,都会遭到符号系统不同程度的报复,所以怎么选择,完全取决于自己内心的强大程度。
最后,是庸俗唯心主义
一般能在我大中国持有庸俗唯心的也不是常人了,至少是受过一些理论教育的(比如文学、历史学方面的同学),实际生活很少看到这类,故放在最后。实际上这是一套可以自圆其说的理论:表象背后是自我意识,以前初期的时候柏克莱还归结到自然意志,也就是说上帝这个大系统里跑了一个芸芸众生的小系统(虚拟机),什么都是泡沫之类的。后来被实用主义者彻底扫进历史垃圾堆了。
。
跟这类人不需要破除,只要交流,他们就能意识到自己目前的问题,随后摆脱庸俗唯心进入一个更先进的思维体系。
类似于康德,所有表象都是通过心理机制、意识概念化建构出来的,这一说法最大的问题就在于心智不能对现实(现实也包括自己)进行闭合的构建,这样的构建总是不充分的。比如弗洛伊德的death drive、某种无法囊括的小他者,没法通过心智建构。另外在我高中所提出的任何系统无法自恰的自我嵌套,说明至少心智无法描述心智自己。或者说没法在符号系统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唯心论最大的毛病就是作为一个开放系统,它承认了他者存在并向他者开放,很大意义上它的构建是为了满足向他者倾诉的欲望——有点“为了XXX我要XXX”的感觉。实际上你这套系统没有能力主动改造现实,只能被动描述,这种缺乏使得唯心论只能自娱自乐,应用于人们整体时变得毫无意义。这里要说明,使命感和这个是不同的,一种是主动地、一种是被动的。
必须声明并不是说“为他人期望、为自己理想、为XXX”这样的行为是要耻笑的,恰恰相反,清醒认识到了这些并去强力执行的人是最值得尊敬的,从妥协迈向不妥协,他们早就跳出了庸俗主义。庸俗主义就是拿着高大上的理论幌子掩盖自己的恶欲的人。当然,病态的狂热化不如先让ta与目的的和解再说~
用数学解释,庸俗唯心者总把描述世界的方程里的系数当成真理,其实自己的心智也只是系数当中的一个罢了。真正有意义的,是方程这个整体的必然性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