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分析报告
行业分析过程:市场价值-产业地图-典型竞品-典型用户-结论
市场价值
市场分析画布:在某种产业链条上发现大盘趋势存在某一种机会点,但是我们面临竞争对手、产品、技术的挑战
从市场规模与增长趋势分析:市场规模汇报全局规模与分类规模,增长趋势汇报复合增长率等数据。
产业地图
一般来说是某种资源到用户的业务路径,通过这一路径可以获取行业是如何运转的、如何拆解行业以及行业竞争环境是怎样的。
分解行业阶段
一般的思路为上中下游分解或者时间段分解:
例如短视频直播
生产环节:例如设计(文案设计、形象设计)、制造(录播、后期、压制)
流通环节:渠道分发(公众号、广告等)、发行
销售环节:价格制定、时新度控制等
消费环节:直播收益、直播评价、播后互动
分类分析
主要是分类分析,主要目标是把每个阶段不同群体的分工负责讲清楚
例如出行服务的分解
玩家举例
目标是在各个环节给出几个典型的参与方,加强印象
典型竞品
通过产业地图可以得知每个环节的主要产品,也可以方便我们找到对应的竞争对手。通过对竞品分析(典型产品结构化分析),学习其优势与劣势。
黑盒分析
利用产品分析画布,分析产品的内在逻辑
- 用户群:客户有哪些类型、相关描述
- 需求:该用户群最急需解决的几个问题
- 产品亮点:一句话描述产品的亮点(卖点)
产品:1与3:解决方案(具体如何解决)与关键指标(核心功能的)
市场:2与3:渠道手段(如何传达给用户的)与竞争优势(竞争的核心是什么)
白盒分析
产品的外在表现,例如产品的增长数据、用户评价、结构特点
主导力量
发展到中后期肯定是综合的,所以先看前期。
早期驱动力(缺了XXX就玩不转):产品技术驱动(技术算法产品)、运营驱动(社交产品核心)、销售驱动(例如代理产品)、资源驱动(大数据处理)、人脉驱动(没有这个就转不动的产品)
早期产品形态:工具、社交、内容、平台等等
匹配驱动力与形态:
通过匹配可以理解产品的重要资产是什么(例如编辑、开发大哥等),要把资源投入到什么项目上去。同时也可以分析一款产品是如何转型发展的。例如菜谱产品:一开始可能是技术驱动的工具产品(核心是爬取到菜谱);接下来通过引入PCG,重心转移到以运营驱动的内容产品(核心是VIP用户产出与用户关注),随后引入关注与动态,转移到以内容驱动的社交产品;最后可以发展为社交-平台-交易产品综合体。
典型用户
用户故事
(非用户故事地图那么具体)
元素:什么用户(角色),做了什么(行为),得到了什么(商业价值)
用户运转层级与需求特点
三种比例不同不仅影响产品调性,也影响产品运营的成本、效果
浅层用户(工具型,观察利用,脱水)
中度用户(社区型,会影响别人判断想法,记录欲、表达欲、成就感)
重度用户(表达型,会影响大量用户,崇拜、创收)
行为时间线
酝酿阶段:
路过电影院 or 女朋友想法
评估阶段:
去不同评分网站看评分,挑出电影
决策阶段:
女朋友说看A or 还是喜欢冒险类
决定在某平台(有优惠)买票
反馈阶段:
女朋友很满意,xx确实不错
结论
主要方法:PEST分析+swot分析+波士顿矩阵分析,
主要内容:能不能干(市场大小与机会点),怎么干(竞争分析与关键点),给谁干解决(MVP用户的VIP需求)
商业产品
简介
商业产品的目的是为盈利和收入而服务的,是平衡商业与用户的可持续发展产品。就是商业模式(收费模式)的产品化,以58为例
ToB
推广服务:竞价广告、效果广告、banner宣传、营销分析
会员服务:XX企业版、神策数据
ToC
会员服务,体验付费(打赏),内容付费与功能付费
BToC
入驻费、佣金费、技术服务、联合运营(例如游戏平台)
如何选择
明确产品阶段
- 探索:验证模式,小范围验证核心商品
- 成长:优化付费转化率(本质是付费意愿),验证商业产品组合
- 成熟:稳中有进的客单价与利润率(商业产品经理完全接手)
- 衰退:续费率与激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