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木和西片两个人的故事不知为啥会这么持久、强烈地吸引我,也许是这种生活完全戳到了我小时候的美好记忆,祝愿他们两个永远幸福地生活下去。(哦没事反正是虚构人物)
也许我本人是想过这种生活呢。我转念想,觉得如果我们大多数老百姓都能享受到如此平静祥和的个人发展空间,人与人之间相处能够如此自然和谐纯洁,不用为了沉重的生活经济压力去残害自己,有着建设良好的社会基建,那该是多好的事情。
马克思主义,或者说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马克思主义,本身也是解放人的理论,这点从未变过。通过自己的努力,我真的希望能在我们这片土地实现这个蓝图。
对世界上绝大多数人来说,人生一无意义,二无价值。他们也从来不考虑这样的哲学问题。走运时,手里攥满了钞票,白天两顿美食城,晚上一趟卡拉0K,玩一点小权术,耍一点小聪明,甚至恣睢骄横,飞扬跋扈,昏昏沉沉,浑浑噩噩,等到钻入了骨灰盒,也不明白自己为什么活过一生。
其中不走运的则穷困潦倒,终日为衣食奔波,愁眉苦脸,长吁短叹。即使日子还能过得去的,不愁衣食,能够温饱,然而也终日忙忙碌碌,被困于名缰,被缚于利索。同样是昏昏沉沉,浑浑噩噩,不知道为什么活过一生。
首先,让自己过上这种生活,再帮助人们摆脱愚昧,也过上这样生活。我想,人类一定能够走得比自己想象得更远,我是如此相信。
兜兜转转,人生的意义这么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于我),又回到了小学时懵懵懂懂感觉到的使命感当中去了。我至今仍记得看到读者摘抄季羡林的人生的意义与价值这篇文章时,我自己的看法被九十岁的老人肯定的那种不可思议的震撼感觉(我应该是在床上看的)。随后十多年的追寻与探索,我好像又回到了这个起点,只不过更加坚定,拥有理论与实践经验的支持,也更不迷惘了。
理想主义之火不曾熄灭,只是行事风格更加成熟老练。或者说,不再谋求简单的打破规则这种幻想,而更多地去运用已有的规则去一步步改善。
(两者的辩证关系有待进一步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