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战争会产生什么后果,天知道。但我们要尽自己的一份力,不能放手不管。
这次主要谈两个看法:乌俄战争的结果设想以及其影响,还有就是纪念安225。
我从10年开始进入中二期,于是开始看各种军事杂志(主要是新华社的世界军事和兵工学会的兵器知识),送的壁纸都可以贴满整个房间,书堆起来到我脖子了。说这些是为了表示,我觉得我没吃过猪肉也至少见过猪跑,说出来的东西是有一定积累才下判断的,能保证可信度。
总的来说,这场战争至少会加速一个帝国的政治衰落、摧毁一个大国的地缘关系、弱化一个地区的联盟。同时揭示了去中心化货币与去中心化通信技术的闭环性,以及互联网传媒下的战争教训。
(这后面两个不想写过程了,结论:传媒战争下的自由主义其实是一种更加邪恶的保守主义的反身,根据喜恶好坏取舍而肆意妄为的大公司,完全背离了技术作为工具的中立性,也就是说我们要小心这个玩意被政治化;去中心化本质是反“国家”的,有一种危险的冲动蕴含其中)
情况与看法:
1、首先是俄罗斯的军事行动
第一天轰炸
大致为第一天短程弹道导弹、火箭弹和火炮轰炸,目的在于摧毁军事设施。
第二天斩首+火力侦察
第二天大约15个BTG(营级战术群,约1200人一组)(顶多20000人)从白俄罗斯乌克兰边境、俄罗斯乌克兰北方边界、卢甘斯克共和国边界、克里米亚半岛边界出发,呈现小股突袭,我认为其实就是一种火力侦察战术。
但需要注意的是,俄罗斯一直没有进行大规模电子干扰(最为存疑的地方,居然一直保持乌克兰地区网络通畅)、空军没有高强度飞次拿下制空权;
随后的纵深包围
第三天第四天在逐渐构建四大包围网:基辅包围圈(白俄罗斯方面)、哈尔科夫包围圈(俄罗斯北方面)、泛敖德萨包围圈(克里米亚方面)以及卢甘斯克-哈尔科夫-克里米亚超级包围网(这个如果形成,将完全扭转这么多年来东乌冲突形式)。
2、令人迷惑的军事部署以及为什么
总的来说,可以对比伊拉克战争、科索沃战争发现,这种低烈度突袭非常非常罕见。它的劣势使得俄军无法快速瘫痪乌克兰指挥系统,陆军推进没有绝对制空权。令人疑惑的是,这本应该是俄罗斯具有的实力能做到的。
有这些疑点,基于合理性的推测,我认为其目的可能有两种:
情况1、总参的严重战略失误
其常规武装大约为20万人只有10%第一时间部署了,排除俄罗斯义务&合同兵制的影响,整体部署非常谨慎,不愿意巷战,这可能是其最初出击目的在于震慑乌克兰政府与当地居民,想不战而屈人之兵,同时俄罗斯工业实力与经济储备的限制也许导致其无法开展如此大规模的突袭。也就是说本来是想斩首行动(类似以前俄行动方针),而不是全面战争;
情况2、普京长期计划的一环
俄罗斯已经做好了长期消耗(一个月起步)完全吞并(或傀儡)乌克兰的充分准备。普京一直抱有恢复俄罗斯帝国原有疆域的抱负,有着浓厚上世纪领导人风格。为了在自己离开后给予俄罗斯充足有余地的政治遗产,其酝酿了光复帝国的长期计划。作为长期计划的一环,防止局势快速恶化导致北约迅速实际出兵,防止伤及无辜(这个可能性不大),采用缓称王策略,也为其慢慢扩大战备(战事推进缓慢使得产生逐渐提高重炮重火力比、有理由启动战略导弹部队的理由)提供理由。
从民族性来看,俄罗斯是一个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凶狠民族,武德十分充沛。个人认为第一种情况很不符合如今俄罗斯参谋部的风格。经历过大大小小的危机,总参不可能拿出这种可笑的低级方案(至少是应该有备选方案的)。当然如果战后发现真是这么操作的,那我只能说俄罗斯可以进历史垃圾堆了。
如果是第二种,那将十分可怕。俄罗斯当局想要拿战争换取的利益到底是什么(地域诉求还是取消制裁)?如今拿出核威慑出来,什么时候才愿意真正谈判?
4、俄罗斯具有吞并/傀儡乌克兰的实力
我认为目前第二种可能性很大,也就是截止目前的结果很有可能都在总参的计划方案之中。这是有一些资料证据论证我的结论的。简单来说,俄罗斯有吞/傀乌克兰的政治野心,也有吞并乌克兰的客观实力。
到目前为止,俄罗斯军力远胜于乌克兰。除非北约参战(参加也能勉强势均力敌),否则俄罗斯所做的金融盾牌准备和政治环境使得其决策层完全不急于结束战争。
政治基础仍然牢固
在政治基础上,经受克里米亚危机与制裁后反而促使普京支持率大幅度提高,
然而持续低迷的经济,长期低位的家庭收入使得最近几年遭遇了信任危机。但是仍然处于高位,具有庞大的民意基础,这意味着当前政府的风格与执政策略是符合大部分俄罗斯人认知的。
政治结构仍然稳定
在政治组织上,呈现出稳定的政经联盟。普京通过08年以来的军改,在政治层牢牢把握了军队话语权,形成了政经军三位一体的自转模型。
这启发我们,乌俄战争很有可能不是一时兴起,而是有长期政治准备的、有严密计划酝酿的事项。一切怀疑俄罗斯野心以及认为是草莽行为的看法都是不负责任的。
利益捆绑比较牢固
在金融准备上,俄罗斯的经济基石是能源、重工和银行,这些均由各种寡头把持,在日常中这种模式会大大阻碍经济发展,但是寡头模式也意味着控制了寡头(或与寡头结成联盟)就形成了对俄罗斯的强大控制力。这件事情俄罗斯当局已经布局了许多年,可以看到在短中期强烈制裁下两者利益仍然一致,寡头经济与高层政治仍然会紧密团结在一起。
长期的金融准备
以上为经济逻辑一方面,另一方面则是14年以来的金融准备。在经历了14严厉制裁后,俄罗斯通过能源贸易再次积累了巨大的外汇储备,且此次可以降低了美元外汇的比例(去美元化)。
引用财经报道,为实施去美元化,俄罗斯制定了完整的策略,采取了减少美元直接使用、降低在外汇储备中的比例、大幅抛售美国国债、拓展非美元融资、增持黄金、建立本国的支付系统和金融信息交换系统等去美元化措施。一系列举措不仅提高了去美元化程度,同时也增使得金融系统应对风险能力不断增强。
与此同时,其外债也到了非常低的水平,这使得俄罗斯在国家内部有大量的操作空间。
不过swift剔除,冻结外汇,卢布直接跌成傻子,这个我也不好说影响,只能说非常非常糟糕~
总体上是有准备之仗
综上所述,经济与政治的长期准备,这更加说明乌俄战争是有准备之仗。也就是一旦特别行动不行,就开打全面战争。
再者稍微提一下为何要打,从之前的哈萨克斯坦风波就可以看到,俄罗斯的地缘政治正在崩溃,如果再不阻止,俄罗斯国运将陷入完全历史低谷之中。现在不打,在未来基本上更加无法打。
5、经济背离是俄乌矛盾的根本
乌克兰首先有经济的指标背离:解体后长达30年的经济撕裂、发展严重失速,人民生活条件得不到改善。解体后进入休克疗法过快,没有处理好老旧工业资产,同时缺乏现金流,导致乌克兰当局盲目倒向西方,忽略了当时最大贸易与生产链交流国仍然是俄罗斯。乌克兰早期政府严重脱离了实事求是的原则,被极端民意裹挟,忽视自身客观条件,导致民用工业与军事工业的总崩溃。
失败的经济建设诞生了大量极端思想,反俄情绪导致纳粹主义利用民族情绪抬头(例如向老兵行纳粹礼这种毫无廉耻的行为)。
乌克兰还存在经济的相对背离:这几年由于俄罗斯受到制裁,乌克兰最大贸易国由俄罗斯转变为了德国,然后是中国。一带一路和欧盟的各种承诺,这都给了乌克兰当局靠拢西欧远离莫斯科的动机。
顺带一提,现在泽连斯基的卖力表演我是不看好的(也不喜欢这种没实力却乱揽功),但是很机智、嗅觉也很敏锐!要知道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战中你享受人民的鼎力支持,战后你拉胯的治国能力将使你掉入死亡螺旋。因为解决乌克兰困境的方法不是简单加入某一方就能解决的,实际上只有在整块东斯拉夫地区地缘保持稳定的前提下,才有可能实现(可惜司机先生智力不够不是很明白)。
6、无耻的投机弱化了欧政治遗产
(会加剧团结吗?团结是暂时的吗?失去了共同的敌人,又太过强大的彼此,是否会反作用联盟)
欧美的政治表现只能用无耻丢人形容:简直是丢完了自己前人运筹帷幄的脸,脸都不要了!德国把默克尔的实用主义政治遗产彻底葬送,美国作为唯一可能战前阻止的国家在装死,真是感慨万千。
冷静来看,欧美态度是存在一个变化的:由观望的绥靖(担心泽连斯基三天都坚持不了)转变为实际的投机。实际物资由北约欧洲成员国提供,德法以及其他成员国出现了严重的步调不一致,这说明目前一切军事援助是被舆论裹挟的非理性行为而不是政治家自己思考得来的行为;另外金融打击由美国主要操作。而俄罗斯核威慑的开启,实际上是在警告迟滞北约的直接军事援助。这种行为具有严重的投机性,顺水推舟把乌克兰拉入北约、欧盟这一错误行为将让欧洲在几十年里为之买单。
战后,很有可能欧洲的联盟将会进一步弱化:欧盟看起来铁板一块,实际上此次暴露出来的步调不一致与行事犹豫不决,说明法德核心已经出现了巨大的分歧。加之后加入的波兰等东欧国家承接工业转移后目前也面临再次经济转型,如果掉入发展陷阱(例如绿党上台),欧盟将何去何从?
一个联盟的凝聚力不在于目前能有多少军事实力有多少经济设备,而是在于其统筹协调多方利益做的有多好。所以我看欧盟才是此次暴露出问题最大的。反俄的激进民意下,一个自然的想法就是乌克兰进欧盟,产业往乌克兰转(于我们算好事),那加入容易,又如何安抚俄罗斯的利益呢?这里还有很多值得讨论的地方,我看目前的欧洲形势,没有能够站出来处理好的人。
顺带一提,再者就是德国的军事化怎么办?这无疑加剧欧洲不确定性,默克尔顶住特朗普压力拒绝扩军,现在这个遗产基本告吹。这是比俄乌矛盾更加值得担忧的地方,这一连串事件将加速现有格局的瓦解。
结果:后冷战格局的完结
从已知出发谈谈。俄罗斯战事不顺,开启了核威慑:一个濒临重大压力的核大国是极其危险的!俄罗斯还有圆规核反击系统这种末日系统(即使俄罗斯最高指挥机构全摧毁仍然能够继续通过计算机组织核反击)。随意动用核威慑的结果将会导致政治结盟与军事对峙的重新出现,人类摆脱冷战三十年了,不应该开倒车回去。
一个帝国的加速衰落
若俄罗斯成功拿下了谈判主动权,例如完成了乌东地区的合围,占领了哈尔科夫,那么这场斯拉夫人的内战,将预示着雅尔塔体系中主导方——美国,加速了衰落进程,这个体系的生命真正走到了尽头(解体不算)。
但是,这个是不可能被美国政客允许的。需要注意的是,观察到开战后一天内,俄罗斯假消息满天飞时,欧美的暧昧态度印证了这一判断:这个世界帝国似乎不太想操心这些欧洲往事了。
人类历史上总是会出现世界性帝国,这样的帝国会建立强大的政治、经济乃至文化体系,但总会面临危机与衰落,而衰落到来的最大特点便是作为世界事务话事人逐渐脱离了外倾性的世界叙述体系,转为内倾性的本土叙述体系(例如“为什么要为但泽而死”)。现在看来的确出现了这个苗头。
一个大国的地缘政治完结
若俄罗斯没有拿到自己想要的,则雅尔塔体系中主导方——俄国,陷入万劫深渊。严重的情况会是普京会下台,更严重的俄罗斯会分裂内乱。
需要注意的是,俄罗斯政界也和欧美一样出现了严重的青黄不接,只是目前被pj掩盖了,一旦此人崩塌,俄罗斯群龙无首,这种局面极其有可能倒向寡头扶持的极端民族主义政体。一个发疯的核国家做我们邻居,这是不能接受的。必须阻止这个局面的出现。
假若是偏中间一点的内部动荡,看起来短期影响不大。但是俄罗斯搞砸了几乎所有的邻国关系,这对一个前帝国国家来说是不可忍受的,这也会导致极端民族上台,同样是我们不能接受的。然而西方民意裹挟下的政客会放过俄罗斯吗,严厉的制裁可能把世界拉入十分糟糕的地步。
乌克兰若加入北约与欧盟,这个绝对不是好消息,这基本等于在挑战一个曾经超级大国的底线尊严(一个大斯拉夫文明彻底gg)。假设发生一些经济和政治严重的事之后,一个地区级别的解体,同族人的撕裂,后果不堪设想。这仍然说明现有的世界体系走向了自己的坟墓。
战事难停。。。
若两边都不愿意输,那只好继续打。(最终乌克兰人民被拉上去白白送命,这个自然没有人关心,呵呵)
一场战争,至少深刻地改变了两个国家,与此同时又牵连进更多大国,我还是第一次亲眼见到。
我的一些解决方法
不论结果怎么样,必须尽可能的和平处理,减少衍生灾难。
让俄罗斯乃至泛东斯拉夫地区的经济平稳地接入世界贸易与技术交流才是最终有效的解决方法,而不是现在排斥与挑衅(这也是我瞧不起这几天某些老外言行的地方)。
斯拉夫的内战,看似是围绕地缘的激烈冲突,但本质上是文明的冲突——不仅仅是民族文化的文明,也是现代与前现代的文明。这种级别的冲突自始至终贯穿人类历史,其厚重程度不是靠一腔热血摇旗呐喊或者所谓正义的反战反思能够解决的,我们最终还是要落实到解决问题这个事情上。
当然,最好这个对接工作是我国主导,现在已经证明在欧美主导的体系下其不能接入,不然仍会出现俄罗斯问题的反复。
愿世界和平,没人愿意和这群老头子发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