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工作本身
二十多天的时间从零开始,积累了3000粉丝、10万播放、接近1:1的点赞投币比例,完播率维持在45%的高水平
认真去做了,所谓的功利和指标都是水到渠成的
- 做视频的动机只是看了第一集很激动,感觉必须表扬一下细心负责的制作组,于是花了一下午做出来自己的看法;
- 因为在相关论坛很长时间的交流,所以养成了死抠细节的习惯;加之曾经在微博做过类似的视频(烦恼一集)有一定经验;
- 做这些视频都是一个目标,这么精心的内容,我一定要把它的闪光点用视频揭示出来
根本没有任何功利性质,完全是用爱发电。除去转发的视频,其实只做了5个视频:
我这个人容易受到功利心干扰,一被干扰事情就往往做不好;只有摒除杂念,有一种坦然接受最坏结局的觉悟,做事情才能发挥出水平。
要不断听取观众意见,同时结合数据分析改进视频
真正有一种做产品的感觉,每做完一次,首先自己会想之后要怎么改进,同时在发布后的几天接受观众的建议,做出决策修改一些地方的表达。然后每次更新根据数据再进行对比分析,看哪个改进是有效的。
随着做了五个主要视频,脚本从没有到越来越复杂,参考文献从没有到越来越详细,视频文字与展示越来越人性化。偶尔还会自己发点自我煽情。
根本不需要所谓的产品指南书来教,这一切都是那么自然而然。我强烈建议PM入门可以从做视频开始
关于自身体验
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才能”做到优秀
这个优秀是那么强力,以致于可以让你一定程度无视这个事情所在社会与经济的评价是多么差
反身:不喜欢不愿意做的事情,即使理性说明一万遍也做不好
这是为啥在学习生涯中第一次学不进一个东西(指CPA)的反思
我们的能量表面看起来是来自自己的,实际基本来自于外界的人
这也是我们以前严重内耗的原因(方向想错了)。其实我们做事情动力启动来自自己,而持续则需要他人赋予意义。以前总是自闭寻找问题与动力症结,那自然是找不到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