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是一种介于“事实”和“看法”的评价。在事前,判断是预测性的,主要作用是提供信息;在事中,判断是评估性的,主要是权衡优劣用
只要是判断就会产生噪声。噪声可以由以下公式解释:噪声=(水平噪声+模式噪声)X情景噪声。具体而言:水平噪声就是“小环境”,是实际的个体噪声情况;模式噪声就是“大环境”,特定事件的一般情况;情景噪声:非线性的影响因素(不爽戴帽子),一般是偶发的(本质是对自己过往经历的复现:记得自己做过,倾向于与自己保持一致)
群策群力的必要性。将群体的独立判断平均处理后,会产生一个新的判断。这一判断不一定会产生更少偏差(因为人是retarded,一起跑偏),但会产生更少噪声(值得信赖,至少避免不应该的失误)
然而,独立做出判断才是发挥群体智慧的前提。如果人们不自己做出判断,而是依赖其他人,那么群策群力并不会更明智;群体级联后人云亦云,彼此交流之后明显变得更极端了
自己身体也有群体效应。对同一个体的两次猜测进行平均(间隔一段时间)更接近真实值,受到自己情绪噪声影响越小。这通俗来说就是:睡一觉吧,明天再说——一种内部群体效应
如何让自己事前判断做得更好?关键在于做好几个认知。尽量处于客观无知状态。区分清楚,信息究竟是可知但不知还是不可知;否定无知的行为就是直觉。基于已知事实否定,而尽量不要出于直觉去否定。但是同时要注意,直觉带来的信心是很重要的;深知自己处于常态谷。因果思维帮助我们减少认知成本(常态谷),但也让我们认为事件是可以预测的——实际上事件只能被“理解”
如何让自己事中判断做得更好?有几个小技巧。
短期临时比较有效的:有意识甄选/汇总信息。选择更好的判断者,从而做出更好的判断;汇总多项独立的评估结果。尝试结构化判断。尽量合理地分解、保证判断独立性、推迟判断这个动作的下达时机(例如,我们团队在收集和分析了所有证据之后,才允许决策过程中存在判断和直觉)。使用中介评估法。其基本使用方法为:独立化(人员、项目)预测-矛盾导向的评估-公开讨论-决策目的的再评估-基于直觉的最后判断
长期标准化比较有效的:指定并参考指南。提前约定原则性的清晰的指南,有效减少犯错。制作相对排名量表。虽然不人道但是有效消除了水平噪声。